(相关资料图)
近日," 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 " 的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各路网友关注与讨论。事件要追溯到 6 月 1 日下午,一则 " 江西一高校饭菜中吃出老鼠头 " 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中,学生从饭菜里夹出一颗疑似老鼠头的异物。6 月 3 日晚间,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该校回应此事称,饭菜中的异物经当事人确认为鸭脖。6 月 4 日,江西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称,初步判定系鸭脖。
" 鼠头鸭脖 " 事件一出,立马引爆舆论。之后,无论是涉事学校的回应,还是当地市场监管局的说法,都直言 " 这是鸭脖 "。只是遗憾的是,相关回应并没有止息舆论的纷争,网友们依然在跟踪此事、评判此事。甚至网友们也开始扮演起了福尔摩斯,纷纷进行 " 探案分析 "。从图片呈现来看,鸭脖里面居然有 " 牙齿 "?这是大众最为疑惑的点,也是相关方面语焉不详的点。这些白色小东西到底是什么?各方理应给出回应。
一些媒体直接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若图片为真,这大概率是鼠头。这名专家同样很专业——据悉,该发声的专家已经在某高校从事啮齿类动物研究长达 30 多年,该专家通过老鼠头部结构包括老鼠上、下颚犬齿长度得出结论是 "80% 的概率认为那是个鼠头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市场监督管理局是权威的;从动物认定来看,从事动物研究的专家是权威的。都是权威说法,内容却打架了,我们该相信谁呢?又该如何审视这一次的争议呢?
本来,事情的真相并不复杂。这是鼠头还是鸭脖,也不是一道无解难题。只是遗憾的是,当地在操作的时候急于撇清自身的责任,不仅自己确认是鸭脖,还让学生改口说是鸭脖,甚至市场监督管理局都来 " 站台 " 了。但问题是:证据呢?我们相信高校的认定,也相信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专业,但很多东西需要 " 拿证据说话 "。比如,对涉事学校、市场监督管理局来说,可以第一时间拍摄相关视频,对这 " 异物 " 进行完整呈现,那是鼠头还是鸭脖,便也不言而喻了。此外,对疑点的白色物进行解释,也应第一时间回应公众疑惑。
只是遗憾的是,最基础的操作、最常规的办法,当地都没有采用。在这样的现实下,再加上相关部门公信力的流失,难免给人一种当地在捂盖子的嫌疑,甚至网友们还发明了一个词:指鼠为鸭。这样的词汇,就是对当地公信力最大的嘲讽。如今,相关学校和当地依然可以拿出足够的诚意,公布事情的真相,顺带对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做表态声明,并希望引以为戒,这同样可以消除误会与质疑。只是,如今当地这扭扭捏捏的姿态、欲说还休的举动,难免给人一种 " 内心有鬼 " 的感觉。
总而言之," 鼠头鸭脖 " 之争不能成为无解悬案,这不仅要有回应,更要带着令人信服的证据。不然的话,任由此事持续发酵,所伤害的还是涉事学校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越早带着证据回应,越能止息争议。若确为鸭脖,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就行;若是为鼠头的话,后续则要做好更多的文章,如澄清误会、道歉、追问责等等,这些一个都不能少。(文 / 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