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强劲发展韧性持续彰显
(相关资料图)
上市公司达200家 阶段性成效显著
6月8日,随着易实精密登陆北交所,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0家,较去年同期数量翻番。从开市时首批上市的81家,到如今的200家,总市值约2700亿元,累计公开发行融资超400亿元,北交所不断发展壮大。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交所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战略方向,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市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交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平稳开市运行逐步迈向了规模攻坚、功能提升的关键时期。
记者了解到,立足市场发展新阶段新起点,北交所还将系统谋划推进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一揽子举措,着力塑造特色品牌和比较优势,推动形成可持续市场生态和向好发展趋势。
北交所迈入“200+”时代 阶段性成效显著
200家,无论是对于北交所还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这个数字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北交所而言,这个数字意味着证券交易所的迅速增长,意味着北交所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有影响力的交易所。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衔接新三板和沪深交易所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达到200家,意味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道。
设立北交所是党中央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改革举措。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北交所成立后,我国资本市场覆盖面更加广阔,市场布局合理性增加,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和效率也更加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迈入了新台阶,形成了功能完善、层次丰富的资本市场格局。
“北交所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环。”田利辉说,“它不仅推动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引领着广大新三板和四板企业的规范发展和可预期成长。”
开市以来,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北交所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战略方向,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市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搭建了一套基础制度框架。初步构建了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体系,并根据全面实行注册制的安排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匹配市场定位,准入标准与科创板、创业板保持一定差异,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品种、融资方式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实施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安排等。
服务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达200家,总市值约2700亿元,平均市盈率约18倍。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200家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405.62亿元,平均每家融资额2.03亿元。
形成了一个股债并进的发展格局。政府债券发行业务平稳启动,实现了境内交易所服务国债发行的新突破,目前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和国债超2.14万亿元。
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效果。北证50指数提供了市场表征和投资基准,带动发行了8只指数基金。融资融券业务丰富了投资者交易策略,目前两融标的股票71只。混合做市改善了交易质量,13家做市商为36只股票做市,贡献了做市股票成交金额的7.16%。
5月19日,在“第五届西城区企业上市主题交流活动”中,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主任鲁颂宾表示,北交所开市一年多来,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稳步推进高质量扩容,北交所市场初具规模;着力建设市场功能,市场活力初步显现;多方汇聚发展合力,市场向好发展势头增强。
上市公司发展韧性强劲 创新属性愈加明显
整体来看,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经营保持稳健,专精特新集聚,创新属性明显,规范性水平持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彰显了较为强劲的发展韧性。
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已上市的200家企业创新性和成长性良好,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较为匹配。北交所目前2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83%,民营企业占比88%,近八成企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体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的多元化创新形态。
从业绩表现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经营质量整体保持稳健。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实现营业总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21.95%;平均归母净利润7152.99万元,同比增长12.12%;盈利面达92.5%,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公司整体营运资金良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88.29亿元,同比增长28.27%;生产建设稳步推进,购置固定资产等投资合计支出144.87亿元,同比增长46.68%。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企业继续实现稳定增长,体现了较强的经营韧性。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创新驱动作用不断增强,一批创新性和成长性凸显的细分龙头企业逐步涌现,形成了巨大的聚集效应。
北交所已有84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市场总数的42%,超过八成公司入选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录。此外,8家公司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这些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掌握一定核心技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以研发投入为支撑,北交所公司上市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研发支出共计3556.26万元,同比增长21.26%,其中七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贝特瑞、海泰新能等10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亿元。公司平均研发强度4.63%,约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2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从专利数量看,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新增专利超26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600项。从研发成果看,康乐卫士自主研发九价HPV疫苗(男性适应症)成功进入Ⅲ期临床研究。天马新材“IGBT封装用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基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北交所已逐步涌现一批创新性和成长性凸显的细分龙头企业,形成巨大的聚集效应。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贝特瑞,负极出货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客户覆盖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主流客户群体,2022年实现净利润23.18亿元,同比增长60.86%。曙光数创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和大规模部署案例的供应商,成功解决了中高到极高密度数据中心的散热难题,2022年实现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24.72%。
服务继续加码 更好支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对于不断成长壮大的北交所来说,200家仍是一个新起点。
“北交所上市公司体量的增加说明北交所对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不断拓宽,同时也给予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机会。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落地,未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目还将不断增加,市场地位也将同步提升。”陈雳说道。
立足市场发展新阶段新起点,北交所不断提高市场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市场高质量建设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为强化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作用,6月2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制定《北京证券交易所 全国股转公司提升服务能力综合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紧紧围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中心任务,基于交易所服务的共性和北交所、新三板市场特性,提出创建“开门服务、直达服务、精准服务”的“三服务”品牌,针对市场主体诉求,制定了优化市场服务首批“十八条”措施。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周天乐表示,随着此次《方案》的推出,北交所活力进一步激发,流动性有望持续提升。西南证券分析师刘言也认为,北交所持续完善交易机制、推进制度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北交所平台作用,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对板块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北交所已从平稳开市运行逐步迈向规模攻坚、功能提升的关键时期,站在了新阶段的新起点。”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发挥北交所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北交所将在证监会的统筹指导下,围绕优质企业供给、流动性提升、市场生态优化等重点问题,系统谋划推进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一揽子举措,着力塑造特色品牌和比较优势,推动形成可持续市场生态和向好发展趋势。(记者 李静)
来源:经济参考报